图书介绍
发展海洋监测技术的思考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进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750276510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海洋监测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发展海洋监测技术的思考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一、发展海洋监测技术,这付担子究竟有多重1
学者被赋予了权力,突兀地面对社会发展,感到责任重大1
前言3
海洋监测技术,万里海疆的希望3
难言之隐,海洋监测能力是我们心中的痛6
海洋监测技术种类众多,让人望而却步8
历史导演了国产仪器的悲剧,剧情是否已到尾声9
歧视,不是因为你穷,是因为你无能12
二、必须解决的,衬托在高技术背后的社会问题14
十年磨一剑还是跨越式发展?技术发展的规律究竟是什么?14
什么指标都比国外低一点,为的是留有余地,容易通过验收16
合作意识差,宁可低水平发展,肥水不流外人田17
人去室空,往日的辉煌不再,过去的成就无情泯灭18
队伍弱小,人才匮乏,发展高技术感到底气不足19
研究所实力的标志:有多少创新的技术储备21
漠视市场,市场与科技人员到底有没有关系?22
垄断与封锁,削弱了高技术成果的价值23
和足球一样,面对世界强队,难免有些胆寒24
高技术,混起来容易干起来难25
三、科技路线,重大的转折凝聚了深刻的思考26
世界上有技术的没污染,有污染的没技术,中国是个例外26
总体目标,面向应用发展高技术27
发展战略,规划着海洋监测技术的持续发展30
市场体制,必然要求转变科研路线32
不论用户有什么不同,我们面对的都是市场33
顶层设计:不是时髦的名词,需要对技术发展的深邃思考34
从近岸观测到近海观测,技术跨越究竟有多大?36
“实时”,伴随着巨大的技术进步38
“现场”,让我们的环境监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0
“快速”,对拥有快速分析原理的技术起到推动作用41
平台与模块分离,走出海洋遥感的死循环42
系列成果与系统成果,要靠有效的组织来获得45
小课题+系统集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措施47
国家目标与市场目标,究竟是不是一回事?48
发展技术的关键,技术目标与产品目标的统一49
造不了汽车,造三轮车也要能用50
数据共享,要在技术上提供保证51
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实现主题总体目标的需要53
技术创新,包括继承、跟踪与独创54
大浮标:海上的庞然大物,悄然与世界先进技术媲美56
四、核心技术,充满风险的长征56
小浮标,孕育着未来的希望而诞生59
光学浮标,创新性地丰富了我国的浮标体系60
声学浮标,要成为狂涛中的卫士62
实时传输潜标,与人和自然的双重对抗64
自持式浮标,早起迟归,屡败屡战,终将修成正果66
地波雷达,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走向成熟68
海床基测量系统,最不走运的技术72
自航式平台,拓展人们的水下视野73
风雪冰原,见证了自己国家的极区浮标74
海冰探测,潜在水下的观测者76
温盐深探测,路到底在哪里?78
拖曳体,必须向国外先进技术看齐,否则没有出路80
相控阵ADCP,站进国际前沿技术行列81
声相关测流技术,向世界的颠峰进军82
合成孔径声纳,可以“听”到图像的技术84
冰下潜标,开创性的奇异构想85
水下低流速发电装置,前人没有做到的探索87
水下声通讯,同步发展系列通信技术88
海水多了点钠离子,使许多用于淡水的成熟技术不能使用89
营养盐:又重要,又无奈,只好发展微型实验室90
重金属元素测量,英雄辈出的时代就要到来91
化学耗氧量(COD),必须突破的重要污染参数93
生物耗氧量(BOD),不可或缺的环境参数95
生物芯片,充满争议的东西,终于发展起来了97
有机污染物,多种不同原理的技术相继问世98
有机磷农药,实现现场快速监测需要创新100
赤潮浮游生物,多种技术汇向同一个目标101
赤潮毒素,带来的环境效应不可低估103
污染源到底在哪里成了心病,启动被动示踪技术104
了解海水腐蚀环境,发展出世界惟一的腐蚀能力监测仪器107
水下无人值守工作站,水中的环境堡垒109
卫星遥感大平台,规划者的杀手锏和研究者的雄心111
卫星遥感小平台,遥感用户手中的宝贵工具113
模块,炼狱之火锻造的遥感应用技术114
航空遥感,宝贵的遥感监测手段116
无人飞机遥感,开创海洋监测的新时代118
远洋渔业,技术底子太薄,在没有路的地方开出路来120
探索性项目,本来是寄希望于未来,多数却立足于现在125
气势如虹,海洋监测技术正在全面进步126
发展大的应用技术体系,不能没有专业化的集成工作128
五、系统集成,形成整体功能优势的关键128
近海实时立体监测系统,正在实现的梦想129
生态环境参数现场快速监测,装备了一条世界上没有的船132
海空准实时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最具传奇色彩的技术体系134
赤潮,不需要集成技术的多项监测技术136
系列船载技术,大深度海洋探测能力的提高139
技术类数据:巨大的投入获得的宝贵资源140
六、示范区,一个分外沉重的压力141
从天上到地下,发展高技术与示范应用的矛盾141
上海示范区,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历史还是未来142
珠江口示范区,成功后无下文。国家到底需要不需要?146
福建示范区,在领导重视中起步,在令人不安中规划147
建设示范区,要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和积极性149
建设示范区,要有先驱者的心态150
装备灭失本是寻常事;关系到技术发展,放不下提着的心152
不可同日而语,为保证技术先进可靠用足了劲154
加强协调,在共同的目标面前达成共识155
监测人员不足是福建示范区的主要困难,队伍建设迫在眉睫156
对船的需求,揭开了近海监测系统的面纱157
纷至沓来,先进技术聚集福建159
渤海生态环境示范系统,终于开出了破冰之旅162
七、成果标准化工程,坚定地闯出来的路165
只开花、不结果,海洋监测技术是有点怪165
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中间有一条需要逾越的鸿沟166
成果标准化工程,跨越鸿沟的桥梁169
产品定型:为什么要由国家来主导?172
都认为是好事,但做起来都感到为难174
深思高举,开拓性地推进主题的成果标准化战略175
从哪里入手?技术规程,漫长的创作路178
工程总体组,支撑定型的专家群体179
定型条件,硬指标其实并不硬181
支持不是863起源的技术,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182
产品化的关键,制定产品标准183
定型设计,技术成果的再创造过程184
如何保证定型的质量,技术专家的参与185
真金不怕火炼:雄心勃勃的规范化海上试验188
繁杂的定型工作,科技人员勉为其难190
只能成功,失败了就毁了一个事业192
八、检测体系,缔造信任与自信194
老王卖瓜,不能靠自夸,要证明自己的瓜甜194
没有有效的检测,就没有海洋监测技术的生存空间195
研发阶段的检测,检测方法体系的建设197
定型阶段的检测,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的建设199
市场阶段的检测,国家检定规程的建设201
检测体系,冲击国内外市场的法宝201
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检验体系,漫长的路202
检测方法体系建设,改变着人们的认识和观念203
依据检测方法,由主观验收向客观验收过渡204
九、推动产业化,从遐想走向现实206
促进产业化,863计划的社会使命206
产业化问题,不涉及863的研发,但涉及863的持续发展208
针对产业化存在的问题,需要有效可行的对策209
进入市场,采取企业行为是必然过程211
创建以营销活动为核心的企业212
与研究机构联姻,高技术企业的生存之道213
系列产品战略,在国际上立足之本215
统一品牌,必须实施的产业化战略217
产品的二次开发,产业化的必由之路218
产业化基地,新技术不断问世的温床219
一些专业企业面世,产业化的进程正在悄然开始220
产业化集团,海洋监测技术产业化的希望221
构想之一:建立国际检测中心,树立人们对国产仪器的信心223
构想之二:建立国内外统一的市场营销平台224
选择青岛市的原因:各级领导的战略眼光225
十、路,在我们的脚下延伸227
过程管理,主题专家组的核心使命227
“教练”能做的,就是站得高一点儿228
公平,那是一本良心账229
专家不是要为本单位争利益,而是协助创造技术优势231
原则性,涉及发展高技术的信念232
负责任,也许是个得罪人的事,但威信来自于负责任234
时刻铭记在心的话:我们支配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235
主管专家,不仅是管理上的简单分工236
项目评审,公平公正的组织与难能可贵的心态238
要么成功,要么失败,要有明确的结果239
专利不是小事,是技术创新的标志241
主题工作会议,交流与协调的最大平台243
对技术方案进行果断的调整,一切服从国家需求245
无情的竞争,有情的组织,密切的合作245
午夜会未央,那些支持我但又疲惫的目光247
十一、不要欣赏脚印,将目光投向远方249
“十五”的成就,坚实的历史足迹249
承担863项目,应该是形成社会竞争力的过程253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脱节,新技术的来源严重不足255
技术储备,真的有点儿阮囊羞涩256
考虑长期战略,是主题专家组义不容辞的责任258
对传感器技术的忽视,妨碍了海洋监测技术的整体发展260
标准物质的建设,不能不提上日程262
通用技术,应该成为共同的基础262
大型集成技术,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方向263
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分段支持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关键264
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得到充分考虑266
新技术虽好,没有应用标准或规范267
航空遥感,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268
政府导向与市场导向如何得到统一269
技术发展的最终动力,由政府牵引向市场牵引过渡270
海洋学家与技术专家的结合,是我国的薄弱之处272
快速启动,没有来得及正式实施的良策273
可靠性,有两个环节需要突破273
业主制,要求业主必须对国家有强烈的责任感274
技术的快速发展,呼唤市场准入制度276
看到问题不难,难在解决问题的良策277
十二、成功的关键,互动的优秀群体278
为时代导航,群星撒下璀璨的辉光278
领域专家,令人敬重的高层次人才280
老一代专家,为开创海洋监测技术的新时代而努力283
主题专家组成员,优秀的技术专家与称职的管理群体284
引进技术,一个沉稳的领导和一群热血青年289
超级力量,考虑着国家海洋监测技术的布局291
干过大事的人,深谙调动优势力量的道理292
竭尽全力,超计划工作,为了探索技术的真谛293
以强大的技术实力,闯入海洋监测技术领域294
优秀的研究所文化,促成了科技人员良好的科研作风295
专利意识,高产的创新者297
持之以恒的努力,必然收到硕果298
执着追求,进入高技术的殿堂299
从不叫苦,艰辛自知,国家在他们手下进步300
工程师、发明家、科学家,有明显的差异和各自的优势301
我很喜爱青年人,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年轻时的我302
十三、征程共勉,863哲理撷英304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304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305
适百里者宿舂粮306
难得者时,易失者机307
四面出击,不如重点突破308
行百里者半九十30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310
惟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311
上下同欲者胜312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313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313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14
十四、尾声:来自个人的感想316
863,我的老师316
你有一身正气,你就是巨人318
为了能够奏出凯歌,下力气写好了序曲319
昨夜星辰,一丝微弱的光芒,迎接未来升腾的太阳320
热门推荐
- 2045699.html
- 3562180.html
- 3346622.html
- 2953589.html
- 1197819.html
- 2342519.html
- 1519358.html
- 546622.html
- 2469837.html
- 13334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7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31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33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44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30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99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94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46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06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7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