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伤寒杂病论临床用方必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付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780174049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902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9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伤寒杂病论临床用方必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张仲景序1
绪言3
一、脏腑辨证论治的整体观20
卷一 辨脏腑经络先后受病脉证20
二、脏腑发病与致病因素23
三、望面色及形态主病25
四、闻声诊病26
六、三焦辨证27
五、望形诊病27
七、脉诊与面诊之间的辩证关系28
八、季节变化对人体的影响29
九、脉象主证的辨证意义31
十一、卒厥在脏在腑的预后32
十、阳厥证机32
十二、脉脱在脏在腑以别预后及火毒热证的转归33
十三、经络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的基本法则34
十六、脏腑病证的基本治疗法则37
十五、新病旧病先后治疗大法37
十四、表里兼证先治里大法37
十七、脏腑病证的治疗大法39
卷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40
一、太阳病基本脉证41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41
二、辨阴证阳证之大法42
三、辨表证里证之大法及辨疑似证44
四、辨寒热真假之大法45
五、辨虚证实证之大法46
1.论病初传否之大法47
六、病传之大法47
1.太阳病病愈日期兼论防病传变之要则48
七、病愈日期之大法48
2.论病不传之大法48
2.太阳主时为欲解49
1.当汗则汗,当下则下50
八、治则之大法50
3.病解而体力未复,可不药而愈50
3.表里证俱,治当先里51
2.表里证俱,先表后里51
4.表证似里,误下表证仍在52
1.辨证论治之大法53
九、如何应用辨证论治53
2.以脉为例论辨证论治55
1.阴阳自和者愈56
十、病愈之机理56
2.太阳病脉停汗出病解57
1.1 太阳中风证基本脉证58
1.太阳中风证58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58
一、太阳营卫肌表证58
1.2.1 太阳中风证的证治59
1.2 辨太阳中风证59
1.2.2 太阳中风证证机及治法63
1.2.4 太阳中风轻证的证治64
1.2.3 太阳中风重证及针药并用的证治64
1.3.2 桂枝汤主治太阳伤寒变证67
1.3.1 桂枝汤本证即太阳中风证67
1.3 辨桂枝汤证67
1.3.3 桂枝汤主治杂病自汗出证68
1.3.4 桂枝汤主治杂病时发热证69
1.4.1 太阳伤寒证禁用70
1.4 桂枝汤治禁70
1.4.3 里热证似表证禁用71
1.4.2 酒客病禁用71
2.2.1 太阳伤寒证的证治72
2.2 辨太阳伤寒证72
2.太阳伤寒证72
2.1 太阳伤寒证基本脉证72
2.2.3 太阳伤寒重证的证治及药后变化76
2.2.2 太阳伤寒自愈证及其传否76
2.2.4 太阳伤寒轻证的证治及其兼证77
2.2.6 太阳伤寒衄证自愈81
2.2.5 太阳伤寒衄证的证治81
2.3.2 辨麻黄汤特殊脉82
2.3.1 辨麻黄汤疑似脉82
2.3 辨麻黄汤证82
2.4.5 太阳病证与疮家相兼,禁单用汗法83
2.4.4 太阳病证与下焦湿热证相兼,禁单用汗法83
2.4 麻黄汤治禁83
2.4.1 太阳病证与心气虚证相兼,禁单用汗法83
2.4.2 太阳病证与营血不足证相兼,禁单用汗法83
2.4.3 太阳病证与阴津不足证相兼,禁单用汗法83
3.1 太阳温病证基本脉证及误治的变证84
3.太阳温病证84
2.4.6 太阳病证与阴虚火旺证相兼,禁单用汗法84
2.4.7 太阳病证与气血虚弱证相兼,禁单用汗法84
2.4.8 太阳病证与阳虚证相兼,禁单用汗法84
2.4.9 太阳病证与脾胃寒证相兼,禁单用汗法84
3.2 太阳温病证的证治及治禁86
3.3 太阳温病证治疗大法及其变证89
1.1 太阳刚痉证基本脉证93
1.太阳刚痉证93
二、太阳营卫经筋证93
1.2.1 太阳刚痉口噤证的证治94
1.2 太阳刚痉证的证治94
2.1 太阳柔痉证基本脉证97
2.太阳柔痉证97
1.2.2 太阳刚痉项强证的证治97
2.2.1 太阳柔痉项强证的证治98
2.2 太阳柔痉证的证治98
2.2.2 太阳柔痉体强证的证治100
3.太阳湿热痉证基本脉证101
4.2 痉证兼疮证103
4.1 阳虚血少痉证103
4.太阳痉证预后103
2.太阳风水证基本病理特征104
1.太阳风水证基本脉证104
三、太阳营卫风水证104
4.1 太阳表实风水证106
4.太阳营卫风水证106
3.风水证的典型脉证及其兼证106
4.2 太阳表虚风水证的证治107
4.3 太阳风水夹热证的证治110
1.太阳湿痹证的基本脉证111
四、太阳营卫风湿证111
2.太阳风湿证治法及病理特征112
3.1.1 太阳寒湿表实证的证治113
3.1 太阳寒湿表实痹证113
3.太阳营卫风湿痹证113
3.2 太阳风湿表虚痹证的证治115
3.1.2 寒湿郁表发黄证115
3.3.1 太阳湿热痹证基本脉证116
3.3 太阳湿热痹证116
3.3.2 太阳湿热痹证的证治117
1.1 太阳伤寒证与心证相兼118
1.太阳病证与心证相兼,治当先表118
第三节 太阳病兼证118
一、太阳病证兼心证118
1.2 太阳温病证与心证相兼119
1.3 太阳病证与心气虚病证相兼120
2.1 心气血虚证的证治121
2.太阳病证与心证相兼,治当先里121
2.2 心气血阴阳俱虚证的证治123
2.3 脉结代形状及预后126
3.1 心阳虚悸证的证治127
3.以论表里兼证为借鉴,暗示杂病辨证论治127
3.2 心阳虚惊狂证的证治128
3.3 心阳虚烦躁证的证治130
3.4 心阳虚耳聋证132
1.1 太阳病证与肾阳虚证相兼133
1.太阳病证与肾、膀胱兼证,治当先表133
二、太阳病证兼肾、膀胱证133
1.2 太阳中风证与肾阳虚证相兼136
1.3 太阳温病证与肾膀胱证相兼137
1.4 太阳病证与膀胱瘀热证相兼138
1.6.1 膀胱水气证的证治及胃热津伤证141
1.6 太阳病证与膀胱水气证相兼141
1.5 太阳病证与膀胱湿热证相兼141
1.6.2.1 上焦水气证的证治142
1.6.2 辨五苓散证142
1.6.2.3 中、下焦水气证及鉴别143
1.6.2.2 中焦水气证的证治143
2.1 肾阳虚烦躁证的证治144
2.以论表里兼证为借鉴,暗示杂病辨证论治144
2.2 肾阴阳俱虚烦躁证的证治146
2.3 心肾阳虚水泛证的证治147
2.4 肾寒气冲证的证治148
2.5 肾虚水气上冲证的证治150
三、太阳病证兼肺、大肠证151
1.1 太阳伤寒证与肺热证相兼152
1.太阳病证与肺、大肠证相兼152
1.2 辨大青龙汤证即太阳营卫湿郁证的证治154
1.3 太阳伤寒证与寒饮郁肺证相兼155
1.4 辨小青龙汤证158
1.5 太阳中风证与寒饮郁肺证相兼159
1.6 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160
1.7 太阳中风证与邪热壅肺证相兼161
1.8 太阳伤寒证与大肠寒利证相兼164
1.9 太阳中风证与大肠热利证相兼165
1.11 太阳病证与大肠邪结证相兼167
1.10 太阳伤寒证与大肠邪结证相兼167
1.12 太阳病证与阳明病证相兼169
1.13.1 太阳病证与下焦瘀热重证相兼171
1.13 太阳病证与下焦瘀热证相兼171
1.13.2 辨抵当汤证173
1.13.3 太阳病证与下焦瘀热轻证相兼174
1.14 太阳病证与大肠津亏证相兼175
1.15 太阳风湿痹证与里证相兼176
1.16 太阳风湿痹证与里证相兼及其预后177
2.2 邪热壅肺证的证治178
2.1 寒邪客肺证178
2.以论表里兼证为借鉴,暗示杂病辨证论治178
2.3 大肠热结缓证的证治及鉴别179
四、太阳病证兼脾胃证180
1.1 太阳伤寒证与脾胃水气证相兼181
1.太阳病证与脾胃病证相兼181
1.2 太阳伤寒证与胃寒证相兼182
1.3 太阳病证与脾胃虚滞证相兼184
1.4 太阳病证与脾胃寒证相兼185
1.5 太阳伤寒证与阳明胃热盛证相兼186
1.7 太阳中风证与胃热津气两伤证相兼189
1.6 太阳伤寒证与胃热津气两伤证相兼189
1.8 太阳中风证与脾胃虚寒证相兼190
1.9 太阳温病证与阳明胃热证相兼192
1.10 太阳病与脾胃热痞证相兼193
2.1 脾胃痞证及辨证要点196
2.以论表里兼证为借鉴,暗示杂病辨证论治196
1.11 太阳病证与脾胃虚寒证相兼196
2.2 脾胃热痞证的证治197
2.3 脾胃热痞兼阳虚证的证治198
2.4 中虚湿热痞证的证治及兼论鉴别199
2.5 中虚湿热痞兼食滞水气证的证治202
2.6 中虚湿热痞重证的证治204
2.7 中虚痰饮痞证的证治207
2.9 阳虚水气痞证209
2.8 脾胃水气痞证的证治209
2.10 痞利证的证治210
2.11 痞证预后及转归212
2.12 脾胃阴虚证213
2.13 胃虚寒证与胃实热证的鉴别214
2.14 脾胃热证的证治215
2.15 胃热内烦证216
2.16 胃热脾寒证的证治217
2.17 脾胃气虚水停证的证治219
2.18 脾胃有热水气证与脾胃阳郁水气证的证治221
2.19 阳明胃热盛证的证治222
2.20 阳明胃热津气两伤证的证治223
1.1 太阳病证与肝气乘脾证相兼224
1.太阳病证与肝胆病证相兼224
五、太阳病证兼肝胆证224
1.2 太阳病证与肝气乘肺证相兼225
1.3 太阳病证与少阳胆证相兼226
1.4 太阳中风证与少阳胆证相兼的证治227
1.5 太阳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的证治及禁汗231
1.6 太阳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的证治及禁下232
1.7 太阳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误辨误下的变证233
2.1 胆热气郁证的证治234
2.以论表里兼证为借鉴,暗示杂病辨证论治234
2.2 少阳胆热气郁证的证机及其兼证241
2.3 少阳胆热气郁证的证治及其鉴别242
2.4 少阳胆证与少阴心证相兼的证治244
2.5 少阳胆热水气证的证治247
2.6 少阳病证与阳明病证相兼重证的证治249
2.7 少阳病证与阳明病证相兼轻证的证治254
2.8 少阳胆热证与阳明胃热证相兼的证治256
2.9 少阳胆热呕利证的证治257
2.10 少阳病证与太阴脾证相兼的证治260
2.11 太阳阳明少阳证相兼的证治261
2.13.1 热入血室证的证治262
2.13 辨热入血室证262
2.12 太阳病证与热入血室证相兼的证治262
2.13.2 热入血室证的治禁263
2.14 小柴胡汤治禁264
1.1 太阳中风证与胸阳不足证相兼的证治265
1.太阳病证与胸膈证相兼的证治265
六、太阳病证兼胸膈证265
1.2 太阳病证与胸阳虚弱证相兼的证治267
2.1 热扰胸膈证的证治268
2.以论表里兼证为借鉴,暗示杂病辨证论治268
2.2 热扰胸膈气郁证的证治270
2.4 热扰胸腹证的证治271
2.3 热扰胸膈血结证的证治271
2.5 热扰胸膈证与脾寒证相兼的证治273
2.6 栀子豉汤治禁274
1.2 太阳病证与阳虚重证相兼的证治275
1.1 太阳病证与阳虚轻证相兼的证治275
七、太阳病证兼阳气虚证275
1.太阳病证与阳气虚证相兼275
2.1 心肾阴阳两虚证的证治277
2.以论表里兼证为借鉴,暗示杂病辨证论治277
1.2 太阳病证与营血虚证相兼278
1.1 太阳病证与血虚证相兼278
八、太阳病证兼阴血津证278
1.太阳病证与阴血津证相兼278
1.3 太阳病证与营血虚证相兼的证治279
1.4 太阳病证与阴虚证相兼280
1.6 太阳病证与阴血虚证相兼281
1.5 太阳病证与阴虚火旺证相兼281
1.8 太阳温病证与气血两燔证相兼283
1.7 太阳病证与津亏证相兼283
2.1 阴津虚损证285
2.以论表里兼证为借鉴,暗示杂病辨证论治285
1.9 太阳温病证与动血证相兼285
2.2.2 脏结证的鉴别诊断及治禁286
2.2.1 脏结证的基本脉证及预后286
2.2 脏结证286
2.2.3 脏结证的预后287
2.太阳病证与阴阳两虚证相兼的证治288
1.太阳病证与阴阳两虚证相兼288
九、太阳病证兼阴阳两虚证288
3.复论29条证机293
4.阴阳两虚证的证治294
1.1.1 结胸证的基本脉证295
1.1 太阳病证与实热结胸证相兼295
十、太阳病证兼痰饮证295
1.太阳病证与痰饮证相兼295
1.1.2 太阳病证与结胸证相兼及其鉴别296
1.1.3 太阳病证与热实结胸证相兼及其证治299
1.2 太阳病证与寒饮结胸证相兼301
2.2 实热结胸证与少阳阳明证相鉴别及其证治302
2.1 实热结胸证的证治302
2.以论表里兼证为借鉴,暗示杂病辨证论治302
2.3 实热结胸证与阳明病证相鉴别及证治303
2.4 胃脘痰热证的证治304
2.5 寒实结胸证的证治306
2.6 结胸证治禁307
一、悬饮证类太阳病证的证治308
第四节 太阳病类似证308
2.7 结胸证预后308
二、胸中痰实证类太阳病的证治310
三、阳虚肌痹证类太阳病证的证治312
四、阳虚骨痹证类太阳病的证治315
五、太阳经伤证类太阳病证316
六、转筋证类似太阳病证的证治317
七、疮家类太阳病证318
九、阳明热极痉证类太阳病证的证治319
八、疮痈热证类似太阳病证319
1.中暍证的基本脉证及辨证320
十、中暍证类太阳病证320
2.1 暑热气阴两伤证的证治321
2.中暍证的证治321
2.2 暑湿营卫不和证322
卷三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324
一、阳明病证机的基本理论325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325
1.阳明病成因326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326
1.阳明病恶寒的特殊性328
三、阳明病恶寒328
2.阳明病发病与素体的关系328
2.阳明病恶寒自罢的机理329
1.阳明濈濈然汗出330
四、阳明病主证主脉330
1.阳明水湿郁表自愈证331
五、阳明病自愈331
2.阳明病热证主脉331
2.阳明主时为病欲解332
阳明热证、寒证的基本脉证333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333
1.阳明热证的基本脉证334
一、阳明热证334
2.1.2 阳明热郁证的证治及鉴别诊断335
2.1.1 阳明热郁证的基本脉证335
2.阳明实热证335
2.1 阳明热郁证335
2.1.3 辨栀子豉汤证336
2.2.1 阳明热盛证的基本脉证337
2.2 阳明热盛证337
2.2.2 阳明热盛证的证治338
2.2.3 胃热气逆证的证治339
2.3 阳明热极证的证治340
2.4.1 阳明热结证的基本脉证344
2.4 阳明热结证344
2.4.2.1 阳明热结缓证的证治345
2.4.2 阳明热结缓证345
2.4.3.1 阳明热结轻证的证治347
2.4.3 阳明热结轻证347
2.4.2.2 辨调胃承气汤证347
2.4.3.2 辨小承气汤主治阳明热结重证349
2.4.4.2 阳明热结重证的证治350
2.4.4.1 阳明热结重证的基本脉证350
2.4.4 阳明热结重证350
2.4.4.3 阳明热结旁流重证的证治351
2.4.4.4 阳明热结重证及其危证的证治与鉴别352
2.4.4.5 阳明热结宿食重证的证治353
2.4.4.6 阳明热结重证的辨证要点354
2.4.4.7 阳明热结重证及其鉴别诊断355
2.4.4.8 阳明热结重证与阳明热结轻证的审证要点356
2.4.4.9 用小承气汤辨阳明热结重证及其有关辨证357
2.4.4.10 阳明热结轻证及重证兼有正气不足359
2.4.4.12 再论阳明热结旁流重证脉象及其证治361
2.4.4.11 阳明热结旁流重证脉象及其证治361
2.4.5 阳明热结气闭证的证治362
2.4.4.14 阳明热结旁流重证一定要彻底治疗362
2.4.4.13 复论阳明热结旁流重证脉象及其证治362
2.4.7 阳明病禁攻证364
2.4.6 阳明热结自愈证364
2.4.7.3 阳明热盛证禁攻365
2.4.7.2 阳明胃热内结证禁攻365
2.4.7.1 阳明胃气上逆证禁下365
2.4.7.5 阳明欲吐证禁下366
2.4.7.4 阳明寒证禁攻366
2.5 大肠热毒下利证的证治367
2.6.2 阳明湿热证的成因368
2.6.1 阳明湿热证的基本脉证368
2.6 阳明湿热证368
2.6.3.1 内伤湿热俱重发黄证的证治369
2.6.3 阳明湿热发黄证的证治369
2.6.3.3 阳明湿热发黄以热重于湿的证治372
2.6.3.2 外感湿热俱重发黄证的证治372
2.6.3.4 阳明湿热发黄兼表证的证治374
3.2 阳明虚热身痒证376
3.1 阳明虚热证的证机376
3.阳明虚热证376
4.2 胃热津伤重证的证治377
4.1 阳明热盛津气两伤证的证治377
4.阳明虚实夹杂热证377
4.3.1 阳明阴虚有热水气证的证治379
4.3 阳明阴虚有热水气证379
4.3.3 阳明热结津亏证的证治381
4.3.2 猪苓汤治禁381
1.1 阳明实寒证主证385
1.阳明实寒证385
二、阳明寒证385
1.3 阳明寒结证的证治386
1.2 阳明实寒证主脉386
2.1.1 阳明虚寒胃反证主证证机387
2.1 阳明虚寒胃反证387
2.阳明虚寒证387
2.1.2 阳明虚寒胃反证主脉及证机388
2.1.3 阳明虚寒胃反证证机及预后389
2.2.1 阳明虚寒呕吐证的证治390
2.2 阳明虚寒呕吐证390
2.2.2 阳明胃虚寒呕满证的证治392
2.4 阳明虚寒固瘕证393
2.3 阳明虚寒下利重证的证治393
2.6.1 阳明虚寒发黄证证机、治则及治禁394
2.6 阳明虚寒发黄证394
2.5 阳明虚寒哕证394
2.6.2 阳明虚寒谷疸证及治禁395
3.1 阳明瘀血喜忘证的证治396
3.阳明血证396
3.3 阳明血热证397
3.2 阳明血利证397
3.5 阳明出血证398
3.4 阳明气血两燔证398
4.3 阳明宿食上脘证的证治399
4.2 阳明宿食证主证399
4.阳明宿食证399
4.1 阳明宿食证主脉399
4.4 阳明宿食重证主脉及其证治400
4.6 阳明下利宿食重证的证治401
4.5 再论阳明宿食重证的证治401
5.1 饮阻脾胃呕渴证偏寒者的证治402
5.阳明胃水饮证402
5.2 饮阻脾胃寒证的证治403
5.3 饮阻脾胃冲胸证的证治404
6.1 脾胃寒湿哕逆证的证治405
6.阳明胃哕逆证405
6.2 脾胃虚热哕证的证治406
7.胃气下泄气利证的证治407
1.阳明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辩证关系409
一、阳明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409
第三节 阳明病兼证409
1.1.1 表里兼证,治当先表410
1.1 阳明病与太阳中风证相兼的证治410
1.1.2 表里兼证,权衡脉象以定治法411
1.1.3 表里兼证,表里同治412
1.1.4 汗下失序后的辨证论治413
1.2.2 表里兼证,治当先里414
1.2.1 表里兼证,治当先表414
1.2 阳明病与太阳伤寒证的证治414
1.2.3 汗下失序的辨证论治415
2.1 阳明热结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辩证关系416
2.阳明热结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证治416
2.3 阳明热结轻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证治417
2.2 阳明热结缓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证治417
2.5 阳明热结重证与太阳病相兼的证治418
2.4 阳明热结重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先后证治418
3.阳明少阳太阳兼证的治法及预后419
2.阳明热证与少阳病证相兼,先治少阳421
1.阳明热结证与少阳病证相兼,先治阳明421
二、阳明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421
3.阳明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的证治及其病愈机理422
1.1 辨谵语、郑声及其预后423
1.阳明病证与少阴心证相兼423
4.胆胃气逆证的证治423
三、阳明病证与少阴病证相兼423
2.阳明病证与少阴肾证相兼424
1.2 虚证谵语,以脉断预后424
四、阳明热结证与瘀血善饥证相兼的证治425
一、脾约证类阳明热结证的证治426
第四节 阳明病类似证426
二、太阴脾湿热发黄证类阳明湿热发黄证429
卷四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431
1.少阳病邪传入三阴432
二、少阳病传变432
第一节 少阳病本证432
一、少阳病的基本脉证432
1.少阳脉小主病愈433
三、少阳病自愈证433
2.少阳病不传三阴433
2.少阳主时为病欲愈434
二、少阳热证及其类可汗证435
一、少阳热证及其类可吐、下证435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435
三、少阳病证治436
一、少阳病兼证治则437
第三节 少阳病兼证437
三、少阳病证与阳明胃热证相兼的证治438
二、少阳太阳阳明兼证438
一、疟病主脉及其主证特征439
第四节 少阳病类似证439
二、疟母证的证治440
2.温疟证的证治443
1.疟病热证证机443
三、疟病热证443
四、阳郁牡疟证的证治445
卷五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447
1.太阴脾病证的基本脉证448
一、太阴脾病证448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448
2.2 太阴主时为欲愈449
2.1 太阴脾湿注四肢自愈449
2.太阴脾自愈证449
4.太阴脾虚寒证证机及治则450
3.太阴脾虚弱证治则及注意事项450
5.腹满虚证实证的辨证451
7.太阴脾实寒证的审证要点452
6.太阴脾腹满虚寒证的辨证要点及治法452
1.肺痿肺痈的基本脉证453
二、太阴肺病证453
8.嚏以别实寒证453
9.嚏以别虚寒证453
2.肺痈病理及其预后455
4.肺实证基本脉证457
3.肺虚危证基本脉证457
1.太阴脾虚寒证的基本脉证458
一、太阴脾本证458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458
2.太阴脾虚寒证的证治459
4.脾胃虚寒证以寒为主的证治460
3.太阴脾湿热发黄证及其转归460
5.脾胃寒饮阳郁证的证治462
6.1 寒疝腹痛证的基本脉证463
6.寒疝证463
6.2 实寒腹痛证及其表里兼证的证治464
6.3 脾胃脘腹寒痛证的证治466
8.脾胃支饮寒证的证治467
7.中虚湿热痞证的证治467
9.脾胃虚寒夹饮证以气虚为主者的证治469
10.脾胃虚寒证以饮逆为主的证治470
11.脾胃阳虚危证471
1.2 虚热肺痿证的证治472
1.1 虚寒肺痿证的证治472
二、太阴肺病证472
1.肺痿证472
2.1 实热肺痈证的证治475
2.肺痈证475
2.2 实热肺痈水逆证的证治476
2.3 实热肺痈证成脓期的证治477
3.痰浊壅肺寒证的证治478
4.1 肺虚饮证主脉及其预后480
4.肺饮证480
4.2.1 寒饮郁肺结喉证的证治481
4.2 肺饮证的证治481
4.2.2 寒饮郁肺夹热胸满证的证治482
4.2.3 寒饮郁肺夹热水气证的证治484
4.2.4 寒饮郁肺夹热喘逆证的证治485
4.2.6 寒饮郁肺气冲证的证治487
4.2.5 寒饮郁肺证的证治487
4.2.7 寒饮郁肺气逆证的证治488
4.2.8 寒饮郁肺支饮证的证治490
4.2.9 寒饮郁肺水溢证的证治492
4.2.10 寒饮郁肺夹胃热证的证治494
5.热饮伤肺胸满证的证治495
6.肺支饮热证的证治497
二、太阴脾气滞络瘀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证治498
一、太阴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证治498
第三节 太阴病兼证498
一、肾阳虚不大便证类太阴脾证的证治500
第四节 太阴病类似证500
二、肝血虚寒疝证类太阴脾寒疝证的证治502
三、膈间饮停呕吐证类太阴病的证治503
四、脏腑阳虚呕利证类阳明呕利证504
卷六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506
1.少阴正气来复者为向愈507
二、少阴病自愈证507
第一节 少阴病纲要507
一、少阴病的基本脉证507
3.少阴病脉紧为向愈508
2.少阴主时者为向愈508
1.少阴病兼表禁单用汗法509
三、少阴病兼证治则509
2.少阴病兼表证或兼虚弱证禁单用汗下法510
2.少阴寒证主脉511
1.少阴寒证的审证要点511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511
一、少阴病寒证的基本脉证511
二、少阴寒证的证治512
1.少阴阳虚阴盛证的证治512
2.少阴阳虚格阳证的证治513
3.1 少阴阳虚戴阳证的证治515
3.少阴阳虚戴阳证515
3.2 少阴阳虚戴阳证及其服药格拒证的证治与预后516
4.少阴阳虚水泛证的证治518
5.1 少阴阳虚寒湿证的证治521
5.少阴阳虚寒湿证521
6.1 少阴阳虚下利便血证的证治523
6.少阴阳虚下利便血证523
5.2 少阴寒湿证药灸并治523
7.1 灸法治疗阳气暴伤脉不至证525
7.灸法治疗少阴寒证525
6.2 少阴阳虚下利便血证的证候特征及证治525
8.1.1 少阴阳虚重证手足温者可治526
8.1 少阴寒证预后良好证526
7.2 灸法治疗阳虚血少证526
8.少阴寒证预后526
8.1.2 少阴寒证阳气恢复者可治527
8.2.2 阳气欲脱证528
8.2.1 阴盛无阳证528
8.2 少阴病预后不良证528
8.2.5 阳亡气脱证529
8.2.4 阳绝神亡证529
8.2.3 阴竭阳脱证529
1.少阴心肾虚热内烦证的证治530
三、少阴热证530
8.2.6 阴阳离绝证530
3.少阴心肾阴虚内热证的证治532
2.少阴阴虚有热水气证的证治532
4.少阴热利便脓血证的证治533
1.虚寒胸痹证的基本脉证534
四、少阴胸痹证534
5.少阴谵语热证534
2.胸痹实证的主要脉证535
3.痰瘀胸痹证的证治536
4.痰盛瘀阻胸痹证的证治538
5.郁瘀痰胸痹证的证治及虚寒胸痹证的证治540
6.饮阻胸痹证的证治及气郁痰阻胸痹证的证治542
7.阳虚寒湿胸痹证的证治544
8.痰阻气逆胸痹证的证治545
9.阳虚寒凝脉阻胸痹证的证治546
五、少阴动血证547
1.惊悸证的基本脉证548
六、少阴惊悸证548
2.饮邪凌心证的证治549
1.少阴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重证的证治550
一、少阴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550
第三节 少阴病兼证550
2.少阴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轻证的证治553
1.少阴热证与阳明热极证相兼的证治554
二、少阴病证与阳明病证相兼554
3.少阴热证与阳明热结重证相兼的证治555
2.少阴热证与阳明热结旁流重证相兼的证治555
1.少阴病证与咽痛热证及与热痰咽痛证相兼的证治556
四、少阴病证与咽痛证相兼556
三、少阴病证与膀胱病证相兼556
2.少阴病证与痰郁火灼咽痛证的证治557
3.少阴病证与咽痛寒证的证治559
一、痰阻胸膈证类少阴病证及其证治560
第四节 少阴病类似证560
二、厥阴肝寒吐利证类少阴病证的证治561
三、肝气郁滞证类少阴病证的证治562
卷七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567
一、厥阴肝热证的基本脉证568
第一节 厥阴病纲要568
2.厥阴肝寒向愈证569
1.厥阴肝热证向愈证569
二、厥阴病自愈证569
4.1 审脉以别阳气是否来复570
4.厥阴阳气是否来复570
3.厥阴主时为向愈570
三、厥阴手足厥冷证的机理571
4.2 脉紧与脉数以别寒利愈与不愈571
1.厥阴寒证与阳气恢复572
四、厥阴病正邪相争572
2.厥阴寒证,阳复太过573
五、厥阴病治则574
3.厥阴病与阳气的关系574
2.厥阴血虚厥证禁下575
1.厥阴四逆、厥证禁下575
六、厥阴病治禁575
1.1 厥阴肝寒气逆证的证治576
1.寒证576
第二节 厥阴病本证576
一、厥阴肝病576
1.3 厥阴肝寒与阳气盛弱的关系577
1.2.2 厥阴肝寒下利阳复太过证577
1.2 厥阴肝寒下利证577
1.2.1 厥阴肝寒下利主证577
1.5 厥阴肝寒血虚证的证治578
1.4 厥阴肝寒阳虚厥冷证的证治578
1.6 厥阴肝血虚痼寒证的证治580
2.1.1 肝热下利证的证治582
2.1 厥阴肝热下利证582
2.热证582
2.1.2 辨白头翁汤证583
2.1.4 厥阴肝热下利动血证584
2.1.3 肝热下利证转归584
2.2 肝热厥逆证585
2.1.5 厥阴肝热下利自愈证585
2.热陷心包证586
1.热伏与厥的关系586
二、厥阴心包证586
3.热陷心包证的证治587
1.阴盛阳绝证588
四、厥阴病预后588
三、厥阴阳郁证的证治588
4.有阴无阳证589
3.阴盛阳亡证589
2.阴盛阳脱证589
5.阴盛阳竭证,兼论病危当断趺阳脉590
7.真脏脉外脱证591
6.阳暴脱证及其预后591
1.表里兼证,治当先里592
一、厥阴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592
8.邪实正虚者难治592
第三节 厥阴病兼证592
3.厥阴阳虚阴盛厥逆证的证治593
2.表里兼证,不可攻表593
2.厥阴肝热证与阳明热郁证相兼的证治594
1.厥阴病与阳明热结证相兼的证治594
二、厥阴病证与阳明病证相兼594
3.1兼证类似证595
3.厥阴病证与阳明寒证相兼595
3.2兼证除中证及阳复太过证596
三、厥阴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的证治597
四、厥阴病证与太阴病证相兼的证治598
五、厥阴病证与少阴病证相兼的证治600
1.脏厥证及蛔厥证类厥阴病601
一、厥冷证类厥阴病601
第四节 厥阴病类似证601
3.痰阻胸膈证类厥阴病及其证治605
2.冷结膀胱关元证类厥阴病及其鉴别605
4.脾胃阳郁水气证类厥阴病及其证治606
1.胃热脾寒证类厥阴病及其证治607
二、吐利证类厥阴病607
2.少阴阳虚阴盛证类厥阴病及其证治608
4.少阴阳虚戴阳证类厥阴病及其鉴别609
3.痈脓证类厥阴病及其治禁609
1.胃中寒冷证类厥阴病610
三、哕证类厥阴病610
2.实热哕证类厥阴病611
一、心肺阴虚内热证的基本脉证612
第一节 百合病证治612
卷八 辨百合狐?阴阳毒疮痈脉证并治612
二、心肺阴虚内热证的治法615
三、心肺阴虚证以肺热为主的证治616
四、心肺虚热气逆夹湿证的证治617
五、心肺阴虚证以血虚为主的证治619
六、心肺阴虚证以心热为主的证治620
七、心肺阴虚内热证的证治622
八、心肺阴虚证以热为主的证治623
九、心肺阴虚夹湿证的证治624
一、湿热疫毒证即狐?病(口眼生殖器综合症)的证治625
第二节 狐?病证治625
二、男女阴部瘙痒或溃疡证的证治626
三、湿毒下注证的证治628
四、湿热毒血证的证治629
一、毒热阳郁证的证治630
第三节 阴阳毒证治630
二、热毒血证的证治632
一、疮痈证的基本脉证633
第四节 疮痈证治633
三、大肠寒湿痈证的证治634
二、疮痈成脓证的审证要点634
四、大肠热瘀痈证的证治636
五、伤科证及亡血证的基本脉证与鉴别638
六、伤科、疡科、妇科血瘀气郁证的证治639
八、心火毒热证的证治641
七、火毒热证的转归641
九、胃热痈证的证治642
十、胃寒痈证的证治643
一、中风及痹证的基本脉证与鉴别644
第一节 中风证治644
卷九 辨中风历节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644
二、邪中经络脏腑的基本脉证及病理645
三、心脾不足痰风内生证的证治647
五、肝阴不足阳亢动风证的证治649
四、风中肌肤营卫气血及心气不足证649
六、心虚热发狂证的证治651
七、肾虚头痛证治653
一、寒湿历节证机654
第二节 历节证治654
三、阴血虚弱历节证机655
二、湿热历节证机655
五、肝肾两伤历节证656
四、阳虚痰湿历节证的基本脉证656
1.阳虚热郁痹证的证治658
六、历节证治658
2.气虚寒湿骨节痹证的证治659
七、湿毒脚气冲心证的证治661
八、肾阴阳俱虚脚气证的证治662
一、血痹即气血营卫虚痹证的病因病机及其基本脉证665
第三节 血痹证治665
二、气血营卫虚痹证的证治666
1.虚劳主脉668
一、虚劳证基本特征668
第四节 虚劳证治668
3.阴血虚劳证的基本脉证669
2.虚劳望诊669
4.阴血虚劳证与季节的辩证关系670
6.虚劳盗汗证671
5.虚劳与生育671
8.阳虚虚劳证672
7.虚劳夹痰证的基本脉证672
1.心肾虚寒失精证的证治及其有关类似证的辨证673
二、虚劳证治673
9.肝肾精血亏虚证证机673
2.气血虚内热证的证治676
3.脾胃虚寒证以气虚为主的证治677
5.阴阳气血俱不足证及兼论阴阳气血俱不足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证治679
4.肾阴阳俱虚腰痛证的证治679
6.肝阴血虚失眠证的证治682
7.肝血瘀脉阻重证的证治684
8.肾阳虚失精证的证治687
卷十 辨痰饮水气病消渴淋病脉证并治689
2.四种饮证的基本脉证690
1.痰饮病证的证型690
第一节 痰饮证治690
一、痰饮病证690
二、痰饮证的基本治法691
3.脾水饮证的基本脉证692
2.肺水饮证的基本脉证692
三、五脏水饮证的基本脉证692
1.心水饮证的基本脉证692
1.心下留饮证的基本脉证693
四、留饮基本脉证693
4.肝水饮证的基本脉证693
5.肾水饮证的基本脉证693
3.胸中留饮证的基本脉证694
2.胁下留饮证的基本脉证694
五、饮证与饮水的关系695
4.膈间痰饮证的基本脉证695
2.饮证主脉696
1.弦脉主虚证696
六、饮证脉象696
4.悬饮证主脉697
3.饮证与季节的治疗关系697
1.胃脘痰饮证的证治698
九、痰饮证的证治698
七、肺饮证的基本脉证698
八、肺支饮证的基本脉证698
2.胃脘痰饮证或脾胃气虚水气证及肾阴阳俱虚痰饮证的证治699
3.大肠饮结证的证治700
4.悬饮证的证治701
6.悬饮证的证治及预后702
5.悬饮证主脉及证治702
7.溢饮热证及溢饮寒证的证治703
8.膈间阳郁热饮证及膈间阳郁饮结重证的证治704
9.脾虚饮逆眩冒证的证治706
10.阳明热结支饮证的证治708
11.1 脾胃支饮寒证的基本脉证709
11.脾胃支饮寒证709
11.2 脾胃支饮寒证的证治710
12.大肠水结证的证治711
13.脾胃支饮水逆证的证治712
14.脾胃支饮水盛证的证治713
一、水气证的基本脉证及其鉴别714
第二节 水气证治714
15.下焦水气证的证治714
2.黄汗证主证716
1.皮水证主证716
二、水气证主证716
4.水气里证禁汗717
3.肺胀证主证717
2.脾胃有热水气证718
1.脾胃阳虚水气证718
三、脾胃水气证718
1.水气热证证机719
四、水气证证机719
3.少阴水气寒证证机720
2.肠间水气寒证证机720
1.脾肾水气实证721
六、脾肾水气证721
五、水气主脉及预后721
2.脾肾水气虚证722
2.肝水气证的基本脉证723
1.心水气证的基本脉证723
七、五脏水气证的基本脉证723
4.脾水气证的基本脉证724
3.肺水气证的基本脉证724
八、水气病的治疗原则725
5.肾水气证的基本脉证725
九、水气证机与肾脾胃的关系726
十、妇人水病血病的辨证要点727
十一、水气病证候特点、辨治失误、病理特征及治疗大法728
二、淋病证731
1.脾胃阳郁夹热水气证的证治731
十二、水气证的证治731
2.脾胃阳郁夹热水气证及脾寒阳郁水气证的证治733
3.脾虚水泛重证的证治734
4.少阴心肾阳虚水气证的证治736
6.阳虚饮结寒凝证的证治737
5.瘀郁水气证的证治737
7.脾气虚气滞热证的证治739
一、湿热黄汗证的证治740
第三节 黄汗证治740
二、寒湿黄汗证的证治742
论阳虚寒厥血少证类水气证745
第四节 辨类似证745
2.上焦、中焦消渴证的基本脉证及证机747
第五节 消渴淋病证治747
一、消渴证747
1.厥阴肝热消渴证的基本脉证747
4.1 肾阴阳俱虚消渴证的证治748
3.中焦消渴证的证候特点748
4.消渴证治748
4.6 肾气不化水气证的证治749
4.2 水气不利消渴证的证治749
4.3 脾胃津伤消渴证的证治749
4.4 阳明胃热津气两伤证的证治749
4.5 阴虚有热水气证的证治749
1.淋病的基本脉证751
3.淋病证治即论膀胱瘀湿证、膀胱瘀湿热轻证及膀胱气虚湿热证的证治752
2.淋证治禁752
1.衄血望诊755
一、出血证的基本特征755
卷十一 辨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755
4.血证辨证特点756
3.太阳病证与阴虚火旺证相兼,禁单用汗法756
2.衄证与季节的关系756
6.吐血与饮酒的辩证关系757
5.吐血预后757
1.阳虚吐血证的证治758
二、出血证的证治758
7.精血亏虚劳证758
8.太阳病证与气血虚弱证相兼,禁单用汗法758
2.脾阳虚出血证的证治759
4.血热出血证的证治761
3.湿热出血证的证治761
1.瘀血证主证763
三、瘀血证763
2.瘀血证治则764
一、奔豚证的基本脉证及有关病证765
第一节 奔豚证治765
卷十二 辨奔豚转筋狐疝蚘虫病脉证并治765
1.肝气逆奔豚证的证治766
二、奔豚证的证治766
三、肾虚水气上冲证类奔豚证的证治767
2.肾寒气冲证的证治767
1.上肢风痰动筋证的证治768
2.肝阴不足湿热动筋证的证治768
第二节 转筋狐疝证治768
一、转筋证的证治768
二、肝寒狐疝证的证治769
一、虫证的基本脉证770
第三节 蚘虫证治770
二、虫证的证治771
三、蚘厥证的证治772
1.1 肺热证的基本脉证肺773
1.肺病证773
卷十三 辨五脏风寒积聚黄疸病脉证并治773
第一节 五脏风寒聚积证治773
一、五脏病证773
1.3 肺病危证774
1.2 肺寒证的基本脉证774
2.3 肝病危证775
2.2 肝寒证的基本脉证775
2.肝病证775
2.1 肝热证的基本脉证775
2.4 肝络血瘀轻证的证治776
3.2 心寒证的基本脉证777
3.1 心热证的基本脉证777
3.心病证777
3.3 心阴虚证的基本脉证778
3.5 心气血虚证的基本脉证779
3.4 心病危证779
4.1 脾热证的基本脉证780
4.脾病证780
5.1 肾著寒湿证的证治781
5.肾病证781
4.2 脾病危证781
4.3 脾约证的证治781
5.2 肾病危证783
1.三焦虚证784
二、三焦病证784
2.三焦热证寒证785
三、积聚病证786
1.湿热黄疸证的基本脉证787
一、黄疸证纲要787
第二节 黄疸证治787
2.谷疸女劳疸酒疸证的基本脉证788
4.2 酒毒黄疸的治法790
4.1 酒毒黄疸证的基本脉证790
3.阳明虚寒谷疸证及治禁790
4.酒毒黄疸证的基本脉证及其治法790
5.酒疸与黑疸的演变关系791
6.湿热黄疸证机及治法792
8.1 从日期论黄疸证预后793
8.黄疸证预后793
7.湿热发黄与寒湿发黄的鉴别793
7.1 湿热发黄证的基本脉证793
7.2 寒湿发黄证的基本脉证793
8.2 从证候特征论黄疸证预后794
2.肝胆瘀血湿热证的证治795
1.脾胃湿热谷疸证的证治795
二、黄疸证的证治795
3.酒毒湿热黄疸证的证治798
5.津亏燥热瘀血发黄证的证治799
4.寒湿发黄证与太阳中风证相兼的证治799
6.肝胆湿热证湿重于热者的证治800
7.肝胆湿热夹瘀血证的证治802
8.脾胃寒湿发黄证的证803
10.气血虚发黄证的证治804
9.少阳胆郁发黄证的证治804
一、妊娠恶阻证的证治806
第一节 妊娠病证治806
卷十四 辨妇人妊娠产后杂病脉证并治806
二、妇人胞中癥病的证治807
三、妊娠宫寒证的证治811
四、冲任虚弱血虚证的证治812
五、妊娠肝脾不调证的证治814
六、妊娠脾胃虚寒饮逆证的证治816
七、妊娠膀胱血虚湿热证的证治817
八、妊娠膀胱阳郁水气证的证治818
九、妊娠血虚热证的证治819
十、妊娠脾胃寒湿证的证821
十一、妊娠伤胎证的证治822
一、妇人产后津血虚三大病823
第二节 产后病证治823
二、产后郁冒证的证治824
四、产后血虚寒客证的证治826
三、妇人产后阳明热结重证的证治826
五、气血郁滞腹痛证的证治827
七、产后宿食瘀血兼证的证治830
八、产后感风寒证的证治831
九、太阳中风证与阳虚夹热证相兼的证治832
十、妇人产后脾胃虚热烦逆证的证治833
十一、产后血虚下利证或肝热血虚下利证的证治835
二、热入血室暮谵证的治禁836
一、热入血室适断证的证治836
第三节 妇人杂病证治836
五、痰阻咽喉证的证治837
四、阳明血热证的证治837
三、热入血室如结胸证的证治837
六、心脾气血虚脏躁证的证治839
七、寒饮郁肺证与胃脘热痞重证相兼的证治840
八、妇人杂病错综复杂证机841
九、妇人宫寒血瘀血虚证的证治843
十、妇人阳郁血瘀证的证治847
十一、妇人半产瘀血漏下证的证治848
十二、妇人阳虚血少漏下证的证治849
十三、胞中血与水搏结证的证治850
十五、胞中瘀湿相结证的证治851
十四、妇人胞中瘀血证的证治851
十六、妇人气血郁瘀证的证治853
十七、妇人肝脾不调腹痛证的证治854
十九、肾阴阳俱虚转胞证的证治855
十八、妇人气血虚腹痛证的证治855
二十、妇人寒湿瘙痒证的证治856
二十一、妇人阴中湿热疮证的证治857
二十三、小儿疳热生虫证的证治858
二十二、妇人肠燥胃热阴吹证的证治858
二、霍乱证与太阳病证相兼860
一、霍乱证的基本脉证860
卷十五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860
三、霍乱证与太阴少阴厥阴病证的鉴别861
四、阳虚液竭霍乱证的证治863
五、湿热霍乱轻证及寒湿霍乱证的证治864
七、阳虚阴盛霍乱证的证治868
六、营卫不和证的证治868
九、阳虚格阳阴损霍乱证的证治869
八、阳虚阴盛假热霍乱证的证治869
十、霍乱证病差注意饮食调护871
一、肾中浊邪阴阳易证的证治872
卷十六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脉证并872
二、热扰胸腹兼气滞证或阳明胃热兼气滞证的证治873
三、病者新差复感外邪证的证治875
四、膀胱湿热证及湿热水气外溢证的证治876
六、胃热津伤气逆证的证治878
五、胸阳虚证的证治878
七、任何病证差后皆当注意饮食调节880
附1:方剂索引882
《伤寒论》原文索引888
附2:条文索引888
《金匮要略》原文索引894
主要参考文献902
热门推荐
- 2589289.html
- 2657204.html
- 2161819.html
- 1884852.html
- 996050.html
- 3356081.html
- 3022238.html
- 2489792.html
- 1284858.html
- 25935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48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1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86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23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70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92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14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48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96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4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