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在生活化的旗帜下 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社会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在生活化的旗帜下 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社会学研究
  • 齐学红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951086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18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学校教育:德育-教育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在生活化的旗帜下 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社会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道德教育改革的背景呈现1

一、问题意识2

二、学术资源9

三、研究方法15

四、内容框架19

第一章 道德教育改革的历史演进:教育与政治的关系21

第一节 去政治化:道德教育与国家意识形态的纠结22

一、泛政治化道德教育及其表现形态22

二、道德教育、意识形态与权力政治25

第二节 从政治化到生活化:社会控制的系谱27

一、从泛政治化到去政治化:生活与政治的关系嬗变28

二、国家政治的制度框架:从《中小学德育大纲》到《课程标准》的变迁30

三、从知识价值到生活意义:教科书的文本分析34

第三节 榜样教育:政治对生活的僭越39

一、榜样教育:作为一种治理模式39

二、榜样教育:政治对生活的僭越41

三、透视“感动中国”现象43

四、去政治化的教育何以可能47

第二章 道德教育改革的历史演进:教育与生活的关系49

第一节 回归生活道德教育理论的诞生49

一、酝酿过程:政治精英与文化精英的台前幕后51

二、学科命名:政治逻辑与学术逻辑的博弈52

三、理想设计:学术自觉与实践关怀54

第二节 从普遍主义到个体价值58

一、理想类型:从规范道德到伦理道德58

二、回归生活:价值预设与生活事实59

第三章 在生活化的旗帜下:道德教育改革的话语政治64

第一节 生活化的话语逻辑65

一、生活化的自我论证66

二、作为旗帜的生活化68

三、作为理想型的改革共识71

第二节 生活化的实践场域74

一、制度环境:资本运作76

二、实践样态:各自为政78

三、课程实践:专家引领79

四、知识系谱:差序格局83

第四章 地方性知识:道德教育改革的学校经验88

第一节 理论先行:解放教育力的体制改革90

一、改革的发生:教育实践初现端倪90

二、理论的作用:从自发到自觉91

第二节 制度创新:新型教育关系的建立96

一、制度建设:整合教育内部关系96

二、制度导向:改变教师工作方式97

三、制度价值:营造教师合作文化98

第三节 意外后果:惯习的力量100

一、教育民主:从观念到行动100

二、人人有责:教师的角色转变104

第四节 改革启示录:一项教育改革的诞生105

一、社会责任:教育改革的动力来源105

二、自上而下:改革路径的实践探索108

三、实事求是:实践进程的自我修正110

四、践行民主: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诠释113

第五章 从压迫到解放:道德教育改革的动力学116

第一节 道德课堂:由教向学的转变117

一、引领生活:后生活化时代的品德课堂实践117

二、对话生成:道德学习的课堂建构策略120

三、意义建构:道德课堂的价值取向125

第二节 教室革命:转化型知识分子及其可能126

一、角色担当:转化型知识分子126

二、敏于观察:发现教学魅力129

三、鼓励质疑:打破文本权威131

四、对话文本:发掘地方性知识133

五、制度批判:质疑体制化生存135

第三节 解放学生:主体地位与权利表达142

一、以学生的名义:作为借口的教育改革142

二、隐匿与彰显:学生权利及其表达143

三、主体的缺位:改革进程中的学生149

四、学校印刻:惯习的力量153

第六章 实践逻辑:后生活化时代的学校德育158

第一节 学校德育:能指与所指158

一、既有观念:教师的道德认知160

二、跨越边界:后生活化时代的德育困境163

第二节 德育实践:维稳与求变167

一、路径依赖:学校德育的策略选择167

二、维稳:学校德育的底线生存169

三、求变:对于社会资源的谋取170

四、考试化生存:学校德育的“名与实”172

第三节 德育教师:顺应与抗拒174

一、学科地位与生存境遇175

二、被期待的教师角色:人生导师178

三、专业自主与利益诉求182

第七章 道德教育改革中的社会力量185

第一节 利益表达:社会力量的动员186

一、知识与权力:专家的作用186

二、权利与利益:作为单位的学校188

三、搭便车现象: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191

四、台前与幕后:不可或缺的行政力量192

五、偶然与必然:改革进程中的个人因素194

第二节 时空与资本运作195

一、时间与空间:场域的作用197

二、道德教育与文化资本的遭遇199

三、道德教育改革的实践感203

结语 道德教育改革的人性维度206

一、改革呼唤道德之师207

二、教育即对生活的改造209

三、道德教育改革的人性维度212

热门推荐